賦的流變

一、戰國:短賦 - 又稱荀賦、荀卿賦

篇幅短小、用問答方式鋪陳,內容以詠物說理為主

二、兩漢:古賦 - 又稱漢賦、辭賦、大賦、漢大賦

長篇巨制、辭藻華麗、善用典故、筆勢誇張,內容以歌頌帝王為主

三、魏晉:駢賦 - 又稱俳賦、小賦、六朝賦

篇幅短小、字句清麗、抒情多於說理,著重作家思想和感情,以詠物賦為主

四、唐宋:律賦 - 又稱試體賦

為科舉考試重要科目,內容多為歌功頌德,較無文學價值

五、宋朝:文賦 - 又稱散文賦、散賦、宋賦

因受古文運動的影響,而傾向散文化,兼具散文和賦體特色

六、明清:股賦 - 又稱明清賦

雜律賦和文賦而成,寓駢於散,在對偶句式中加入八股語法

 


 

賦的重點統整

1. 為介於詩與文之間的文體(韻文),為《詩經》

2. 源於《詩經》,興於《楚辭》

3. 盛於兩漢,唯美於六朝,式微於唐宋

實始於《荀子》,但其直接來源卻是《楚辭》,故曰:「賦,導源於詩,興於楚辭,盛於兩漢。」

4. 賦之名,首見於荀子賦篇

5. 司馬相如有賦聖之稱

6. 賈誼《鵬鳥賦》、枚乘《七發》為漢賦之濫觴

7. 由賦發展出的文體有:頌、辭、箴、贊、哀、祭、銘

8. 荀子《賦篇》為漢以前最早直稱賦的賦體文字

9. 陸機《文賦》以駢體、駢賦作文學理論,宋代文賦為避免與之混淆故又稱散賦

10. 《楚辭》開漢賦之先河,屈原為辭賦家之祖

11. 李斯《諫逐客書》亦有稱開漢賦之先聲

12. 問答成文為辭賦通體

13. 最早的文賦:唐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香瓜A.IN.K 的頭像
    香瓜A.IN.K

    香瓜星球的日常

    香瓜A.IN.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